贵州治水篇:让生活污水远离母亲河
发布时间:1500632360 来源:
贵州治水篇:让生活污水远离母亲河 |
|
地处长江上游的贵州省因其秀美风光而被誉为“公园省”,良好的生态是这个深居西南腹地的省份的一张靓丽名片。
黔北的赤水正迈上治理乡村污水的征程,而与之相隔数百公里的省城贵阳,对于自家水源地“三口水缸”的治理已步入第十个年头。
贵阳城西的百花湖、红枫湖和阿哈三库均系人工湖泊,碧波荡漾的三大湖泊成为贵阳数百万居民的饮用水源地,然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城市快速发展的脚步来不及停歇,贵阳的“三口水缸”不同程度的被污染,2007年百花湖和红枫湖就曾爆发蓝藻危机。 痛定思痛后,贵阳市于2007年11月8日组建贵阳两湖一库管理局,当月,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和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法庭挂牌成立,负责统一审理及执行涉及贵阳市“三口水缸”环境保护的民事、行政案件,解决长期以来“三口水缸”污染因行政区划、隶属关系不同而难以治理和以往对环保违法案件处罚不力的问题。 7月5日,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法庭庭长罗光黔告诉澎湃新闻,法庭自成立之日起,便积极开展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受理的首例案件便是原告为贵阳两湖一库管理局的公益诉讼案,而今法庭已受理各类公益诉讼案件近50件,数量位居全国各法院第一,公益诉讼案件原告类型亦涉及社会组织乃至个人等。“我们依法处罚企业绝不是要把企业搞垮,而是要敦促企业守好底线,设立这一法庭归根结底是为了生态保护。”回忆起过往十年法庭步步发展的点点滴滴,罗光黔感慨万千,他告诉澎湃新闻,法庭办理的第一件刑事案件即郎某某盗伐林木案,在判处被告人刑罚的同时,还创新性的判决被告人在案发地补种树苗145株。 清镇市红枫湖畔的虎山彝寨村便是罗光黔谈及的“归根结底是为了生态保护”理念的受益者。 这个400余人的湖畔村落,污水因处理系统不完善曾直排入饮用水源地之一的红枫湖,2015年,清镇市生态保护法庭利用企业污染赔偿款61.48万元建设该村生活污水净化项目,将生活污水经泵送至多级复合生态湿地系统进行净化。 7月5日下午,澎湃新闻在红枫湖畔看到,逐级抬高的多级湿地呈阶梯式上升,湿地内的花卉苗木绿意盎然,数米外的红枫湖碧波荡漾。 项目施工方、贵州碧泰环境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宇告诉澎湃新闻,该项目处理能力为每日35吨,污水经官网被收集到人工湿地后,逐级沉淀净化,出水水质可达一级A标。 “使用寿命自然情况下可以达到15年,湿地内每一平米不少于25株苗木,超过了就可以清理,而清理出的美人蕉等观赏植物还可以卖钱,一平方米一年的收益可以达到240块钱。”站在青山碧水间,吴宇高兴地对澎湃新闻说道。 而今,多年的持续努力已然收到成效,目前贵阳市两湖一库的整体水质评价为三类,其中红枫湖局部水域达到二类。 |